为游戏中配而吵架,到底是谁在自卑
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想玩的游戏没汉化吃瘪的情况,我曾一度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汉化,而后悔没有好好学英语。还好中国地广人多市场大,现在很多游戏就会首发加入中文来吸引中国玩家购买。
更有诚意的还会在游戏里加入中文配音。为较大的游戏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,这样也比较符合商业逻辑。
而最近《怪物猎人:荒野》将于本周开启全平台测试,没有中配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,游戏没有中配不是第一回,前段时间的《战神5》同样缺少中配,也引起了一次讨论,但这次闹得格外大,有的人甚至牵扯上了国人的自尊心。
一些人认为没有中配就是不尊重国区,就是对中国人不尊重,偏激点的甚至认为这样是看扁了中国人,有辱华的嫌疑。
而另一波人认为这些人是吃饱了撑的,之前没有中配也玩得好好的,中配玩起来也很尴尬,有中文已经可以正常体验游戏了,所以中配是完全没有必要,建议官方不要加中配,并为此发起了请愿来反对前一波人。
两拨人就这样吵了起来,虽然反对中配的请愿已经被删了,但这件事还是非常抽象。
关于不加中配就等于不尊重国人这个问题,它成立吗?
中国游戏圈曾发生过一次声势浩大的中文请愿事件。那时候国内接触游戏不久,许多人还处在游玩盗版,不知道怎么购买正版游戏的阶段。
在2014年,一名ID为“koutian 1xiaotu”的用户在贴吧发了一条题为「关于在世锦赛上向石原恒和与增田顺一面呈口袋妖怪汉化请愿书」的帖子,引起了不少玩家的共鸣和合作,随着消息的传播和分享,参与制作请愿书的和同人物料的人数多达千人。
很快在那年的《宝可梦》世锦赛,「中文请愿书」被递上了石原恒和与增田顺一的面前。官方没有当即肯定制作中文,只是表示考虑中文化的可能性。
国内的《宝可梦》粉丝开始了长久的等待,而在2016年的宝可梦游戏发售20周年时,任天堂在直面会上公布了新作《宝可梦太阳/月亮》内置中文的消息,引爆了《宝可梦》粉丝圈。
现在的中国玩家能在后来的每一代《宝可梦》中使用中文体验游戏,都和这次的「请愿」离不开关系。
《宝可梦》中文请愿事件,放在国内外游戏圈都有着非常教科书级别的意义,请愿过程没有对官方的恶意揣测,也没有对自己人的恶意攻击。
对游戏纯粹的热爱促成了这次中文请愿的成功。
「滴滴露水,颗颗沙粒。汇为汪洋,凝为大地。」官方在宣传片中放出了这句话,有的人认为这句话是官方用来形容这次请愿事件的暗语。
现在大部分游戏首发带中文,我觉得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有着《宝可梦》中文请愿事件的影响。这个事件让国外厂商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存在,并在综合考量之下,为游戏添加了中文,中国市场也没有让他们失望。凡是没有重大游戏性BUG的,基本都得到了国人玩家的支持。
还有今年早些时候,波兰波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处与波兰独立游戏基金会,以及众多来自波兰和中国的游戏开发者们推出了《针对中国市场的游戏开发商指南》,其中强调了本地化的作用。
国际市场上,早就意识到了中文对销量的促进作用。今年下半年的《黑神话:悟空》销量突破2000万,刷爆了Steam单机游戏在线人数排行,中文评论比例高达90%。对于游戏厂商来说,关于中国游戏消费市场有多大,已经是没必要再讨论的话题了。
汉化的需求得到了保障,而玩家又开始要求上了中配,是一种贪心和蹬鼻子上脸吗?
目前市场上中配最好的游戏之一,应该是CDPR的《赛博朋克2077》,作为同属于波兰的游戏公司,CDPR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视中国游戏市场的企业。
他们的《赛博朋克2077》让不少玩家意识到,原来只要配音足够好,就没有什么「母语羞耻」。中配在中国市场大获成功,也让CDPR顺势在发售了九年的《巫师3》上追加了中文配音。
不得不说,这确实让人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。
尝到了甜头的玩家为了游戏体验,希望后续的游戏也能添加中配也是情有可原。毕竟游戏体验确实不一样,所以这次中配请愿也很正常。
而像《怪物猎人:荒野》支持八国配音,《战神5》甚至支持十三国配音,唯独不加中配,确实难免会给人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。但其实中配其实没办法直接证明和销量呈现稳定的正相关关系,厂商们选择只做中文,其实是一种节省成本的方法。因此而给游戏厂商扣上帽子,批评他们不重视国区就显得有些过了。
请愿中配的玩家被打成了自卑,无所谓和反对的玩家变成了怪猎孝子。
这其中其实有三波人在乱战,一波是真在打游戏并为了游戏体验而想要中配的玩家。一波是希望让厂商添加中配,来彰显对国区重视的玩家。这两拨人都有着请愿中配的需求,混在了一起,就变成了第三波人反对的自卑心薄弱的中国玩家。
中国游戏区已经不是过去那个盗版横行的混沌时期了,玩家的正版观念逐年上涨,国外厂商们也陆续在国区开通社交账号来维护中国运营。对一部分想要控制厂商添加中配,来证明他们在乎中国的玩家来说,这样的心态确实多少有些脆弱。
在精神分析领域,有一个叫「菲勒斯崇拜」的概念,源于希腊神话中的男性生殖崇拜,后来演变为一种对阳刚力量和生殖能力的尊崇和敬仰。
有「菲勒斯崇拜」的人期望通过一些身外之物,比如控制某些人、消费某些东西来彰显自身权力地位,如果这些行为没有得到满足,就是对自身的否定。
简单讲,「菲勒斯崇拜」就是一种对权力的崇拜。
而一些期望通过控制厂商添加中配,来彰显自身重要性,以此来享乐的群体,同样有着这样的病症。这样的心态是一种基于权力控制的欲望。
让厂商们觉得国区重要,并添加中配这样难道不好吗?
这样看起来很好,想要中配的玩家也能获得想要的东西,是多方面胜利,但这样其实作为游戏玩家的立场变了。
从游戏玩家转变成了享乐方。普通游戏玩家的逻辑是,期望通过添加中配来得到更好的游戏体验。另一个享乐方则期望通过控制厂商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地位,以此满足自己地位的欲望。
这样的行为和一些群体强迫游戏厂商添加LGBT元素,甚至批评游戏作品没有添加LGBT元素没有什么差别。
以玩家立场,请愿添加中配的出发点,应当以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为核心,而非对游戏厂商行为的控制。
那些没有绑架官方的玩家,才是真正在享受游戏的玩家,这样的行为应当得到支持。
至于怎么证明这样的出发点,其实完全没必要。只要玩家在各个平台正常表达了自己的需求,并不以任何理由绑架官方,那就完全没有问题。
至于另一波反对中配,甚至请愿不添加中配的人群,可能搞错了问题。由于配音质量的良莠不齐,文创作品出现「译制片」的腔调不可避免。一些玩家反对中配的根源来自这里。
但对于配音质量的调整需要经过时间演化,随着中配作品数量的增加,相信「译制片」腔味也会持续下降。《赛博朋克2077》的中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对于一部分玩家来说还是有着「译制片」的感觉,但已经足以让大部分玩家接受了。
甚至在《赛博朋克2077》这样文本量庞大的游戏中,就算「译制片」味再重,玩家通过配音,不用逐字逐句阅读字幕,而把重点放在了画面表现上,也确实大大提高提高游戏体验。
并且玩家始终拥有在游戏中选择配音的权力,有中配并不等于只能选择中配来游玩。请愿中配和不玩中配这两件事并不是零和博弈,并不冲突。
真正的敌人,是以道德绑架游戏厂商以及以此为理由攻击游戏厂商的人群。
游戏没有中配不等于不尊重,正向的中文请愿行为应当得到支持。我想看到这里的大部分玩家都认同。
之前宝可梦请愿事件,粉丝们全凭对游戏的热爱,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请愿行动,让宝可梦官方意识到原来中国市场有如此巨大的潜力。相信当时也没有人认为《宝可梦》或是其他没有中文的游戏有着不尊重国区的想法。
建立在获得更好游戏体验的基础上,请愿中配这件事其实非常合理,但有些人阻止甚至对请愿的人发起攻击,就显得很没劲。还有些人期望通过促成这样的事件,来证实自身地位的享乐,同样没劲。
《宝可梦》中文请愿事件是一次官方和粉丝友好互动的佳话,但好像已经回不去了。